現在的年輕人不會餓死,取而代之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可以作為目標的未來,而陷於難以為自己設定座標的狀況。
所以才會煩惱著「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不想面對失敗的恥辱」。
但是,老是說這些理由的人,是永遠都不會成長的。
首先從簡單的事情開始,例如,發現讓自己也「想和他一樣」的人,或嘗試學習有興趣的語言,先跨出「開始的第一步」看看。慢慢的,能夠感覺到自己在成長的時候,學習就會變得越來越快樂。
成為傾聽高手與誇獎高手
● 傾聽,就是探索對方的思考體系

然而,所謂會話本來就應該建立在仔細聆聽對方的談話。若要進行知性對話,例如討論某個議題時,更應該如此。「這個人對這個問題是這樣思考的」,或者「他對這個問題竟然是從這個角度來了解」,首先應該透過傾聽來加深對對方的洞察,再找出適合對方的話題或說話方式來交談。也就是說,在知性對話上,「傾聽」就是探索對方的思考體系,再找出對方位在自己理論中的哪個位置。 但是,本來最需要知性對話的政治人物,卻偏偏有大部分的人缺乏傾聽的能力。真是諷刺。不聽別人說話的人,都無法成為人上人。就我所知,登上巔峰的政治人物沒有一個不是傾聽高手,前故首相小淵惠三、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皆是。小泉前首相的「傾聽技術」尤其讓我印象最深刻。小泉先生每每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是習慣默不出聲,也不點頭回應,只是靜靜地閉著眼睛聽。肯定是相當聚精會神。全部聽完後,還一定會反過來再度確認說:「也就是這樣這樣的意思是嗎?」然後,說一句「非常謝謝你」,便獨自一人開始思考,最後,也一定是自己下決定。 小泉前首相一定是一邊聽著別人的話,一邊重新整理自己的理論體系吧。正因為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所以才能在深思熟慮後做出判斷。我到現在才又重新領會。就像這樣,「仔細聽別人說話」是做出正確判斷時不可或缺的態度。
圖片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db2d90100a78k.html
● 用誇獎提升意願的心法

圖片出處:http://www.photophoto.cn/m69/149/005/1490050040.jpg
● 會讀書的人就是懂得鼓舞自己的人
我並非故意要學馬拉松選手有森裕子所說的「自己想誇獎自己」,但是若想要持續學習,就要懂得自我鼓舞。 本來,會工作或會讀書的人,普遍來說精力都很旺盛(有些政治人物則是太過旺盛而讓人困擾)。那麼,旺盛的精力是與生俱來的嗎?倒也無法如此斷言。每個人都有高低起伏的時候,有時也會沮喪。不過,在這種時候會不會拿出力量來積極面對,這就是「會的人」和「不會的人」的差別。也就是說,「會的人」就像往常一樣,為了維持氣力,「自我鼓舞的力量」即「自己誇獎自己的力量」很高。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