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白頭偕老的秘訣

最近剛處理岳父的後事接踵而來的是父親的住院,一連串的事情讓我心裡增添了對人生更多體悟的方法,人生短暫、人生無常,很多事情說不清也講不明,能夠與自己愛的家人與愛自己的家人,共度每分每秒我想這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人所擁有的我想這一輩子或許都不會滿足,但是我想人只要會懂得珍惜與惜福,我想這世界會快樂一點。願天下每個人都可以快樂幸福。
分享一篇文章,如何白頭偕老,結婚的你要看沒結婚的你更要看喔~


聽過黃鴻麟名字的人,我敢說大部分不是因為他是沙田基督書院的校長,而是他的愛妻方法,大名遠播。他在千禧年推出的處女作《護妻傾情四十八式》,令男士嘆為觀止,女士心生渴望,渴望自己的另一半仿傚。
書中他分享了48個獨門的老婆秘方,創意十足。
創意的背後,是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婚姻經驗,還有業餘修讀輔導課程帶來的啟發。

啟示1:芝麻綠豆釀成衝突
婚姻,最難避免的就是衝突。就算拍拖時如何甜蜜如何和平共處,結婚之後,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可變成衝突,黃校長想不到的,只是衝突來得如此快……婚後第一頓飯,太太在廚房煮飯,並向客廳正在看報紙的他高呼:「收拾餐桌啦,準備吃飯呀。」
黃校長以超高速搬走桌上雜物,繼續等上菜,誰知太太從廚房出來,竟然臉色一沉。「原來她娘家收拾餐桌的定義,不單只要搬走雜物,還要把桌子擦得一乾二淨、擺好餐具。但我由小到大,只知收拾餐桌就是搬走桌上的雜物。」諸如此類的分歧接踵而來 ……
有次太太對他說:「你不會擰毛巾嗎?」他很懊惱,活了這麼多年,沒理由連擰毛巾都不懂嘛,原來太太一直是反手擰毛巾,他卻相反。
這一切一切,給他帶來許多啟示:「在生活細節上,會發現彼此有很多不同,如不存體諒包容之心,任何一件瑣事都可以成為衝突的導火線。

啟示2:別強迫對方改變
一段婚姻,需要夫婦倆不斷學習怎樣體諒、明白、包容一個人與適應。
「我處理過很多個案,發現婚姻破裂,都是因為欠缺這些觀念。尤其人總是偏向主觀,很多時會用自我的標準去衡量或規範別人。」
有天他忘記帶車鑰匙,太太說:「都叫你不要把車鑰匙放在那兒啦。」事後他跟對方說:「『放在那兒』是我的習慣,如果我把車鑰匙放在你指定的地方,只會有更多機會忘記。」
他發現,很多人結婚後不自覺要改變對方,小至擠牙膏、放物件等,都是有我無你,忽視了應尊重對方。 「很多小事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反省過後,就會看到背後動機,原來是想控制對方。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愛人是要一起好好生活下去,並非要來控制的。

啟示3:事後溝通最緊要
他也承認,衝突是無可避免,最重要是事後溝通:「如放車鑰匙這個例子,我們了解過彼此的想法後,決定屬於我的東西由我負責擺放,屬於她的由她擺放,到了要用時,只要問對方便可。」
至於擰毛巾這回事,經過他多番驗證,證實反手確是擰得乾淨些,所以他也婦唱夫隨起來。
夫婦間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要你這樣做,都是為你好。」黃校長認為,凡事要看得遠一點。「是為對方好,還是為自己好?如果要對方不做這些事,可能會帶給對方更多不舒服、更多壓力,只會造成另一個新問題。」

啟示4:維繫婚姻有如保養玻璃窗
不過,並非所有事都有最後答案。記得新婚初期,他曾對 太太說:「有沒有搞錯!用完廁所竟不把馬桶蓋打開!」對方的反應是:「有沒有搞錯!用完廁所又不把馬桶蓋放下!」最後小倆口後取得共識,就是馬桶蓋可開可闔。
「很多問題不在乎結果,只在乎有當時人怎麼看。事實是沒有改變,但了解後便不存在問題了。」
愛一個人,他認為最終可為對方犧牲。
太太習慣筷子橫放,他習慣直放,遷就一下亦無妨。不過,如果只有容忍、沒有體諒,婚姻一樣可能會破裂。「我覺得婚姻問題就好似玻璃窗的灰塵,假如任其累積,清理便艱難;假如任其深化,就如裂痕出現,玻璃窗最終只會破裂。

愛妻絕招

◎鳴謝愛妻廣告
結婚20周年紀念日當日,黃鴻麟特地在報章刊登了一篇充滿愛意的鳴謝啟示,感激太太20年來對他的照顧。之後捧著鮮花與報章,親自送到太太的辦公室。

◎致電訴衷情
黃校長格言:「永遠不在學校做個好丈夫,也從不在家做個好校長。」工作時,他從不致電給太太,但某天開會開到晚上9時,他破例打電話回家,說:「會議仍未結束,但此刻我極度掛念你。」電話另一端即時傳來朗朗笑聲。

◎電鍋裡的生日卡
某年太太生日,黃校長假裝忘記了,但當太太打開電鍋準備煮飯時,卻找到一張生日卡;之後進浴室,又找到一束鮮花;睡覺前更在睡衣內找到生日禮物。

◎每日一抱
他在研讀輔導與多年婚姻輔導的經歷後,決定了一項堅持,就是對老婆大人的每日一抱。沒有履行「每日一抱」,不得睡覺。後來發現,這原來是解決夫妻爭執的一大良方妙藥。
太太:欣賞他的小動作
「哈哈!他有時做些小動作,會令我很開心。」 黃太太邱楚賢常常笑口常開,不無原因。「好像有次整理床鋪,枕頭底竟放了一份小禮物,在毫無心理準備下收禮物,感到非常非常開心。」
那麼她又會如何回應丈夫的心意? 「沒甚麼特別,作為妻子,最重要是體諒丈夫。好像他工作忙,做太太的都希望丈夫多陪伴自己,但站在他的立場,他是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這樣投入嘛,換了是我也會如此。」 現在若丈夫不在家,她會自行安排節目,好好享受私人空間。還有,「很多人都會把自己丈夫與別人丈夫比較,其實這只會壓低丈夫。男性最需要太太的尊重,做另一半的要不斷了解、愛護他。
婚後初期,兩夫婦確是有些摩擦。
其實我們都在不斷進步,有衝突時,最重要是學習退一步,停一停,怒氣自然會消除。

吵架的藝術
兩口子還有個君子協定:
◎吵架當天清:一項歸一項,絕不拖泥帶水。
◎絕不翻吵:今天的架今天吵,昨天的事不翻吵。
◎舊事已過便已了:每一事件都看作一獨立事件,絕不「株連」。

一般人結婚愈久,吵架時愈喜歡說:你上次 ……你上星期……沒完沒了的罪狀,很容易演變成互揭瘡疤。幸好,黃氏伉儷平日絕少吵架,每星期必做的,是抽空一起散步,談談內心話。


婚姻衝突的由來
婚姻為何會有這麼多衝突?柴灣浸信會輔導中心主任黃麗彰說:「這是由於夫婦的情感距離拉近,很易把未了的心結、渴望激發出來。」
舉例說,某君最不喜歡別人自我中心,如身邊有個朋友自我中心,他不一定會太介意,因為彼此間還有一定的距離和容忍度。可是,當這個人與自己的距離如此貼近,內心便會出現焦慮,後期更會演變成指控、抑壓。 衝突演變成創傷

婚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也是衝突的開端。夫婦來自兩個成長背景不同的家庭,很易因彼此生活習慣的差異而造成衝突;有子女後,又會因彼此對教養的意見差異,產生爭執。若一個不小心出口傷人,更會演變為創傷。

男性方面,自我價值建基於能力之上,但太太竟說:『你無路用』,會使其自我根基動搖,造成傷害。就算太太有情緒的困擾,丈夫也會視她的康復為個人能力的表現,如太太繼續不開心,男士一樣會感到沮喪。

至於女性,自我價值建基於關係之上,如丈夫不重視她、刻意忽略她,她便會感到受傷,甚至整個自我價值崩潰。

明知男女大不同,何以不能避免對方受傷? 「人在受傷時,為了保護自己,會刻意針對對方最脆弱的地方來攻擊,被攻擊的一方又會還擊,兩人關係只會愈來愈惡劣。」如彼此自我抑制程度較低,往往導致離婚收場。

尋找心靈空間 黃麗璋表示,面對創傷時,要用當下的智慧避免繼續受傷,尤其配偶不斷用說話攻擊自己,拒絕回應不失為保護自己的方法;之後給自己一個空間,思考怎樣淡化怒氣、回憶對方好的一面。再跟對方分享那一刻的感受

台灣居住地方擠迫,現實空間缺乏,但我們還有一個心靈空間。
心靈空間可透過閱讀來擴大,在閱讀中,會有很多豐富的訊息,讓你不知不覺進入一個新天新地。我發現很多自省能力較高、自我成長較快的人都是愛閱讀的。
智慧

一位老員外,特別喜歡牡丹花,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
老員外採了幾朵牡丹花,送給一位老翁,老翁很開心的插在花瓶裡。
隔天,鄰居激動的和老翁說:『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不全嗎?』老翁總覺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還給老員外。老翁一五一十的告訴老員外,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

老員外忍不住笑說:『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無邊嗎?』 老翁聽了頗有同感,選了更多的牡丹花,開心的走了。

有智慧的人,不會和不同角度的人爭吵,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說話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異,不管意見和你是否接近,每個角度的意見都值得去採納。

親愛的朋友,多往積極的層面去思考,你會發現自己充滿活潑朝氣,學到的知識更多,任何問題都浮現著隱約的答案。

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廣度。

文章轉錄於--小河部落

[閱讀]燒開一壺水的智慧

一開始的我們都不斷的為自己訂下了長、中、短期的目標,隨著時間與環境的因素,常導致我們並沒有有效地一一完成我們所訂下的目標,我想原因很多,每個人遇到的情形也不同,但是不變的是,我們的一生必須不斷的去學習,生活學習、工作學習、娛樂學習...種種,只要願意學習,必定會為實現很多不可能的目標。

[網路文章分享]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學畢業後,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
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河邊小屋旁讀書。
智者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牆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
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內放了一些柴便燒了起來,可是由於壺太大,那捆柴燒盡了,水也沒開。
於是他跑出去繼續找柴,回來的時候那壺水已經涼得差不多了。
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由於柴準備充足,水不一會就燒開了。
智者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搖了搖頭。
智者說:「如果那樣,就把水壺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智者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志,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水壺裝了太多水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柴,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
青年恍然大悟。
回去後,他把計畫中所列的目標去掉了許多,只留下最近的幾個,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
幾年後,他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只有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開始,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萬事掛懷,只會半途而廢。
另外,我們只有不斷地撿「柴」,才能使人生不斷加溫,最終讓生命沸騰起來。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承擔

承擔這兩個字看似繁多的筆畫,的確在現在的社會上,卻是無比的欠缺,不論工作、家庭、人際關係。很多事情到後來我們都忽略了如何承擔面對後果,承擔說起容易,但若要實現它,我想需要很多的經驗加持吧~讓我們一起學會承擔,承擔生活週遭所面臨的難題與趣事;承擔工作上所面臨的煩惱與成就感。~共勉之

分享一篇文章給需要一起學習承擔的您~一起努力
有一位心地非常謙虛的主管跑來向我遞辭呈,我大吃一驚,因為他是一位完全以部屬為重的人,以每年公司分紅為例,他總是將自己的一份轉給部屬。失去他,將會是一個公司的大損失,每年的考績都顯示他很受部屬的支持。
我詢問原因,繞了個大圈子後,他很委婉的說出離職的原因。原因是他有一位能力很強的副手,但因為他曾對這位副手的某些企劃案提出一些不同意見,可是副手卻不見得完全認同他的看法,以致於他觀察到副手有些悶悶不樂的行為。
顯然,這位主管想離開,因為將心比心,他不忍看到副手有志難伸,所以他想空出位置來讓副手有自己揮灑的空間,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障礙。
了解後,我找來那位副手,並告知他的主管要離開的事,並詢問他是否知道主管離開的理由,他說他不清楚。為了避免給副手太直接的衝擊,我先跟他分享一個故事……

故事描述,有間廟宇,被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鍊子,廟裡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鍊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鍊子的珍貴與安全。廟裡,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鍊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
這幾位和尚潛心修練,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菩薩鍊子不見了!」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廟中唯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佛珠鍊子不可能不見,和尚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嫌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夠承認犯錯,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鍊子,老師父願意將鍊子送給喜歡的人。所以老師父給他們七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們,因為多了猜疑,彼此間已不再交談,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鍊子不曾誘惑得了你們,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裡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準備搭舟離開,只剩一個雙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薩面前唸經,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鍊子,讓冤情大白。
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瞎和尚:「你為什麼不離開?鍊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師父問到。
瞎和尚回答:「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鍊子,戴在瞎和尚的頸子上:「鍊子還在,只有你學會了承擔!」
說到這邊,我把主管離職原因告訴了他,並提醒他:「你還沒學會承擔,因為別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只有自己。」

文章摘錄於--小河部落-承擔

[父親就醫紀錄]父親的第一次住院

剛剛忙完岳父的後事,緊接著而來的就是父親大人的身體了。
父親大人的身體長年為了腎結石所苦,因為父親個人因素並長期與他溝通無法達成共識的狀況下,導致延誤了就醫時間數年之久,終於在日前透過眾人的力量得到父親的同意,隨後在林口長庚與台北榮總進行檢查,父親決定在台北榮總進行手術。由於父親的腎結石是屬於珊瑚形且大小達到8cm算是大size的結石,兩家權威的醫師均告知父親現在不痛只是運氣好,一但痛起來我想會比女性分娩痛上10倍以上喔(醫生說的),搞不會會引發更多不可以預期的併發症出來,後果真的是不太樂觀。因此在大家的擔心與勸導下,父親終於願意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的接受治療。

而為什麼會分別給林口長庚與台北榮總做診治的原因主要是兩家針對相同症狀所操刀的方式截然不同。林口長庚的作法是以傳統的作法將腎臟取出剖開腎臟將結石一一刮下取出,而後縫回腎臟放回等待復原,但是這樣的作法腎臟的功能會損失30%,但是不包含放回後所引發的問題,因此也是有相當地Risk在,這樣的作法的確讓父親膽怯,回家告訴母親後,也認為這樣的做法不是很妥當,因此經親戚介紹,轉為台北榮總,而台北榮總經過初步的檢驗與抽樣的結果,告訴我們可以透過經皮腎造廔碎石取石術(PCNL (Percutaneous Nephrostomic Lithotripsy)),這樣的消息的確讓父親更對手術有信心,但這樣的手並不是就沒有Risk,還是有的,並且由於插入的管徑無法轉彎,因此醫師預告父親與我們說這可能要做好幾次,並且由於結石在行程時類似於鐘乳石的生長不會有鋒利的切割面,但若是透過PCNL手術後可能會造成結石的切割面變的鋒利,這樣一旦透過體外震石後,其所產生的小石子透過泌尿系統排出也不無可能割傷泌尿系統,著實看來也是有相當的風險在。目前父親已住院三天,預計星期五動手術,希望手術後一切可以順利,讓長年飽受結石之苦的父親可以輕鬆自如。

何謂『經皮腎造瘻碎石取石術
根據台灣泌尿學會所刊登的文獻記載,如下所示,文章部分內容轉摘於-台灣泌尿科學會治療共同準則
 
腎內巨大結石之臨床治療準則 (含腎臟鹿角狀結石)
規定凡腎內結石其直徑大(等)於2.5cm者,原則上不宜單獨利用SWL來治療,需以經皮腎造廔取石術(PCNL)先行減輕腎石負擔,若有殘石(直徑小於2.5cm)者,經事前送審,方得輔以Double-J,施行SWL輔助治療,或逆行性軟性輸尿管鏡碎石手術,以加速殘石的廓清。

腎結石之治療方針
1.小於1公分之腎結石,無論其成份與位置,體外震波碎石術(SWL)是首選的治療方式。
2.1至2公分之下腎盞腎結石,可以選擇SWL或經皮腎造廔取石術 (PCNL)治療,其餘部位1至2公分之腎結石,SWL是首選的治療方式。
3.2公分以上之腎結石,以PCNL治療效果較好;如果屬於較軟之結石成份(比如:尿酸、磷酸銨鎂與雙水草酸鈣),則可以選擇SWL治療。
4.一般鹿角狀腎結石首先應該採取PCNL治療,術後如有殘餘結石,可視殘餘結石大小,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再次PCNL當作輔助治療方式。
5.有出血傾向者,輸尿管鏡加上腎結石雷射碎石術是一種可接受的選擇。
6.感染性鹿角狀結石之治療方針

壹、一般原則(General principles)
(1)感染性鹿角狀結石病患即使沒有明顯臨床症狀,除非有手術禁忌症皆需要積極處理。根據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專家的意見評估,觀察性的等待策略對感染性鹿角狀結石病患不是最好的選擇。
(2)醫師在選擇治療方式之前,必須以口頭與書面資料,充分告知病患各種積極治療方法的相對好處及危險性。
貳、特定原則(Specific principles)
(1)對於多數感染性鹿角狀結石病患而言,體外震波碎石術單一治療方式與開刀手術(open surgery),不應用來作為第一線的治療方式。
(2)多數的感染性鹿角狀結石病患,首先應該採取PCNL治療,術後如有殘餘結石,可視殘餘結石大小,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再次PCNL當作輔助治療方式。
(3)小體積的感染性鹿角狀結石(<500 mm2, length ´width (mm)),其集尿系統正常或輕微擴大,可以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宜事先置放雙J型導管,以避免輸尿管堵塞)單一治療法。 (4)體積極大或解剖結構複雜的感染性鹿角狀結石,如果預期即使多次PCNL與體外震波碎石術,仍然無法清除結石,開刀手術是一適當的治療選擇。 (5)如果感染性鹿角狀病患其結石側腎功能不佳,或者反覆性腎蓄膿,腎臟摘除術是一種合理的治療選擇。
 

生命是一種學習

送完岳父最後一程的幾天裡,不斷的思索,原來這樣子一個人就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心裡縱然不捨,但是卻是著實地體悟到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暫。的確人是如此短暫,但是該如何用有限的時間開闊無限的可能,這也是我們在人生中的體悟。分享一篇文章,文章摘錄於-小河部落-生命是一種學習,這裡的確抒發了很多人情緒的剪影,希望也可以分享給您。 ******************************************************************************************************************************************************
生命是一種學習
清澈的藍天,不會因為雲飄過,就永遠烙下雲的影子。
母親去世時,大哥哀慟的告訴兄弟姐妹:「母親年輕往生,說明了,我們沒有好好照顧她,我們要把所有的愛,好好照顧父親,才不會有再一次的遺憾。」
小哥英年早逝,大哥揪著心告訴兄弟姐妹:「小弟的離去,說明了,人生無常,生命沒有邏輯,我們要活在當下,好好過生活,好好照顧自己,也照顧家族每個成員。
看著別人,彷彿在演一場戲,誰知道,那一天,自己也是戲中的主角之一。
對某個人,也許,我們沒那麼愛,可能還有些那麼的距離,卻依然怕失去..
對某個人,也許,那麼的依戀和在意,卻早早跟你揮手告別離..
生命是一種學習,一個課題..
任何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免遇到困難和迷惑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

有些苦痛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
要別人接受你的邏輯很簡單,先承認自己有缺點,優點才有成長的空間。
要別人接受你的方法很簡單,先體會別人的感受,不是先保護自己的感受。
優點和缺點的界線並不在我們身上,是在別人心上。
壓力往往是一種選擇,壓力也常是選擇的結果。
幸福的保障不在於別人的承諾,而是自我心態的調整。
沒有人可以扼殺你自己的快樂,除非你自己不想好好過!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有一個故事………… 

在一座高山上有兩間廟,甲廟的和尚們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
乙廟的和尚們,常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快樂。
甲廟的住持便好奇的前往請教乙廟的小和尚:『你們為什麼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甲廟住持正感疑惑時,忽見一位和尚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去,扶起他說:『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濕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也跟著跑進來帶著歉意說:『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沒有告訴您大廳正在拖地。』
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都是我的錯,只怪我自己不小心,走路太匆促了!』
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到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您知道了嗎?人們往往為了保護自己而與人爭吵或推卸責任,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反省自己激勵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為祥和。
朋友之間發生衝突,如有一方能先認錯,戰火必然馬上平息一半。
人的一生,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
家庭中,當子女不肖時,我們必須檢討自己是否未盡教養之責;
公司裡,當屬下績效不佳時,我們必須檢討自己在教導管理方法上是否出了問題;
社會上,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我們必須檢討自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
轉換一下角色,今日的您或許是來日的我,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那麼,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貌。渺小的我們或許並無能力為世局扭轉乾坤,但若每個生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將會不斷的擴散。
我很欣賞的一位主管,常常說一句話:「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隨著年紀越長,越懂得這句話的涵意。
對於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覺得過了就算的原因,不是想法變得多麼成熟,主要是因為人生太短了。
我知道:放過自己,讓生活過得快樂舒服,不想一直數落著同樣的事情,掉入憂慮煩惱的循環中打轉。
我明白:我們永遠無法改變別人。因為經歷發生遺憾事情的過去,更加懂得珍惜平安快樂的現在。
我瞭解:不需要每件事都以指責立場不同的人來當做結論。
我們已經擁有如此美好的現在,就不需要花時間在怨懟往事上。
讓我們把能量放在對的地方,努力創造更美滿幸福的未來吧!
有時候,我們等的不是事情、機會、或者是誰?
或許,我們等的是 … 時間; 等時間..讓自己成長改變 ~ 幸福滿溢傳遞愛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快樂的過生活。

美麗人生—不過如此

 分享一些短文,生活中不論好事壞事,好心情壞心情我們都不斷的遇到與面對。可是合適的轉換念頭,我想美麗人生離我們確實不遠囉~共勉之~
美麗
有些人很會妝扮,但內心空無一物,你不會覺得他美麗。
有些人長著一張精緻的臉,卻長著一顆自私的心,你也不會覺得他美麗。
有些人外表很樸素,但知道如何關心別人,你覺得誠懇的眼睛很迷人。
有些人其實並不好看,卻很愛護小孩與小動物,你覺得他善良的心地很動人。
美麗,是發自內心的光華,不會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流失,只會隨著智慧的增長而增長。
美麗很簡單,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

沉默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你不想爭辯,所以選擇沈默。
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認為不必對全世界喊話。
卻也有時候,你被最愛的人誤解,你難過到不想爭辯,也只有選擇沈默。
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但他應該懂,若他竟然不能懂,還有什麼話可說?
生命中往往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畢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條列清楚,
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是與非。
那麼,不想說話,就不說吧,在多說無益的時候,也許沈默就是最好的解釋。

至少要平靜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
你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訴你:要堅強,而且要快樂。
堅強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快樂?在這種情形下,恐怕是太為難你了。
畢竟,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
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平靜地看待這件事,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
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不快樂。能做到這一點,你就已經有了復元的能量。

彎腰
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甚造成言語上的衝突,所以你悶悶不樂,因為你覺得都是別人惡意。別再耿耿於懷了,回家去擦地板吧。
拎一塊抹布,彎下腰,雙膝著地,把你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
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衝突,所說過的每一句話。
現在,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了,是不是你漸漸心平氣和了,是不是?
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你謙卑。勞動身體的同時,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而且,你還擁有了一張光潔的地板呢。這是你的第二個收穫。

如果當初
你說,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
如果只是選擇吃炒麵或炒飯,影響似乎不,但選擇讀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結婚或不結婚、要不要有孩子,每一個選擇都影響深遠,而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你又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於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啊。 如果當初如何如何,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這種充滿悵然的喃喃自語, 還是別再多說了吧。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 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曾經美麗
漫步林間,你看見一株藤蔓附著樹幹,柔軟與堅實相互交纏,你感動於這靜美的一幕。 讓幸福與歸屬就此駐足吧。你想。 不知未來會有怎樣一番風雨摧折?也許藤將斷、樹會倒,也許天會荒,地將老。你又想。 那麼,請時光停格在此刻吧。停格即是永恆。 永恆裡若有這靜美的一刻,未來可能遭遇的種種劫難,便已得到了安慰與報償。

偶爾
吃多了健康食品,偶爾你也想啃一啃鴨舌頭和鹽酥雞。 看多了大師名劇,偶爾你也想瞄一瞄耳光摔不完眼淚掉不完的連續劇。 聽多了古典音樂,偶爾你也想唱一唱愛他一百年又恨他一他一萬年的流行歌曲。 你知道健康食品對健胃整腸有意義,大師名劇對培養氣質有意義,古典音樂對提升性靈有意義,可是,偶爾你其實並不想讓自己時時刻刻活得那麼有意。人生不需要把自己綁得那麼緊。 偶爾的小小放縱,是道德的。 靈氣充滿或許接近大人,但偶爾的俗氣會更平易近人。

别浪費
今天的你,是不開心的你,因為有人在言語間刺傷了你。你不喜歡吵架,所以你離開;
可是你只是離開了那,卻沒有離開被那人傷害的情境,因此你愈想愈生氣。
愈有氣,你就愈沒有力氣去理會別的事情,許多更該用心去做去想去處理的事件,就在你漫天漫地的心煩意亂之中,被輕忽被漠視被省略了。因為,你只是一心一意地在生氣。 在情緒上做文章,這是對自己的浪費,而且是很壞的浪費。畢竟,生氣也是要花力氣的,而且生氣一定傷元氣。 所以,聰明的你,別讓情緒控制了你,當你又要生氣之前,不妨輕聲地提醒自己一句:「別浪費了。」

錯過
你曾經買了一件很喜歡的衣裳卻捨不得穿,鄭重地供奉在衣櫃裡;許久之後,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過時了。所以,你就這樣與它錯過了。 你也曾經買了一塊漂亮的蛋糕卻捨不得吃,鄭重地供奉在冰箱裡;許久之後,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過期了。所以,你也這樣與它錯過了。 沒有在最喜歡的時候上身的衣裳,沒有在最可口的時候品嘗的蛋糕,就像沒有在最想做的時候去做的事情,都是遺憾。 生命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該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願鄭重地供奉在心裡,卻未曾去實行,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與它錯過,一如那件過時的衣裳,一如那塊過期的蛋糕。

離開軌道
某次你搭火車打算到A地去,中途卻忽然臨時起意在B地下了車。 也許是別致的地名吸引了你,也許是偶然一瞥的風景觸動了你,總之,你就這樣改變了本來預定的行程,然後經歷了一場充滿驚奇的意外旅行。 A地是你原先的目標,B地卻讓你體會了小小的冒險。回憶起來,你說,那是一次令你難忘的出軌經驗。 生命中的許多時候不也如此?心無旁騖地奔赴唯一的目的,不過是履行了原本的行程而已;離開預設的軌道,你才有機會發現其他的風景。

悄悄
曾經有一段時間,你心情低落,甚至懶得拉開窗簾,看著窗外的陽光。 因此你當然也忘了去看看,窗台上那一盆每天都需要喝水的瑪格麗特。 如此不知過了多久,總算有一天,你度過了心情的低潮,同時也想起了你的瑪格麗特。 天啊,可憐的花,她還活著嗎? 你戰戰兢兢地拉開窗簾,卻見她迎風招搖,花顏可掬。 原來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裡,你雖然忘了餵她喝水,老天卻沒忘了以雨露眷顧她呢。 許多事物悄悄地在你的視線之外進行,而且悄悄地安排好了它們自己。天生萬物,天養萬物,一切其實無須擔心。

木瓜牛奶
你喝著冰冰涼涼的木瓜牛奶,你想這真是奇妙,牛奶是牛奶,木瓜是木瓜,攪在一在,這成了既不是牛奶也不是木瓜的木瓜牛奶。 這是不是有點像愛情呢?你是你,他是他,當你和他在一起,就成了既不是你也不是他的「你們」。 但是,木瓜牛奶永遠還原不了最初的牛奶和木瓜。 然而,當你們決定互道珍重再見的時候,還好,還好,你還是你,他還是他。

覆滿藤蔓的屋頂
你希望擁有一片斜斜的屋頂,屋頂上爬滿了青綠的藤蔓,藤蔓裡結出纍纍絲瓜。
夏日傍晚,天起涼風的時刻,你爬上靠牆的木梯,到屋頂上採收一顆被陽光烘熟的瓜。
然後,你來到廚房, 煮一鍋美清淡的蛤蜊絲瓜湯。 「多好啊,」你無限嚮往:「如果我擁有一片覆滿藤蔓的屋頂......」 事實上,你已經擁有了----在想像裡。無論現實多樣燥熱擾攘,只要能夠想像,你就可以維持內在 的平靜清涼,這種自在的滋味,嗯,也許正如你一個人靜靜地喝一碗蛤蜊絲瓜湯。

單純
因為思慮過多,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複雜化了。
明明是活在現在,你卻總是念念不忘著過去,又憂心忡忡著未來 ;
堅持攜帶著過去未來現在同行,你的人生當然只有一片拖泥帶水。
而單純是一種恩寵狀態。
單純地以皮膚感受天氣的變化,
單純地 以鼻腔品嘗雨後的青草香,
單純地以眼睛統攝遠山近景如一幅畫。
單純地活在當下。 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
既然沒有是非,就不必思慮;沒有真假,就無須念念不忘又憂心忡忡。
無是非真假,不就像在做夢一樣了嗎?是呀,就單純地把你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行吧。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受
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轉身不一定最軟弱
文章摘錄於:小河部落-美麗人生

什麼是NDM1超級細菌?

NDM1超級細菌是種耐藥性細菌,意指多數的藥物都無法有效控制它的活動力,它能在人體內造成膿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肌肉壞死。抗生素對它起不了作用,病人會因為感染而發炎,高燒、痙攣、昏迷直到最後死亡。

NDM1屬於「腸桿菌」(Enterobacteriaceae )的一種。著名的「大腸桿菌」( E.coli)、 沙門氏菌(Salmonella)、毒性堅強的「困難腸梭菌(C-diff),都屬於「腸桿菌」家族的成員。
目前對抗這種病菌,幾乎無藥可用。今年,南亞發現新型超級病菌NDM1,這些病人多數是從印度、巴基斯坦動過整型手術者,英國媒體指出,該病菌抗藥性極強,可能藉由國際旅行和醫療交流關係進而導致全球蔓延。
目前發現的病例中,主要都是經由手術傳染,透過人體接觸共用物品,依附到其他病毒上傳播,醫院成為最容易感染的場所。
症狀多為小便疼痛傷口感染發燒等病症。
NDM1超級細菌是以DNA的結構出現,它可以在細菌中自由複製和移動,從而使這種病毒擁有傳播和變異的驚人潛能。國際旅行將使這種超級細菌在不同國家和大陸之間迅速傳播,其中大多數人可能已經存在這種細菌,但尚未被發現。
面對超級病菌來勢洶洶,可能也告示著抗生素時代的終結,醫生將難以治療受到細菌感染的患者。中國人篤信藥到病除神效,所以抗生素使用相當氾濫。
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約21萬噸,平均每位民眾的年消耗量是美國人的10倍以上。專家認為,一旦超級細菌疫情爆發,中國將有可能成為超級細菌的重災區。
對於台灣某些迷信抗生素藥效的民眾,重視用藥品質不可不慎!如何防範NDM-1?良好的衛生習慣仍是不二法門,例如在醫院徹底消毒和勤加洗手減少,到醫院的次數,即可以有效減低它的散播。

建議如近日前往南亞國家動過外科手術的民眾,應主動至醫院提報及進行檢查。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生老病死,不要怕不要懼,勇於面對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最大的無奈,
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人可以代替,無人能幫助。
既生之後,不可避免要面對老、病及死,
不管高官巨富,還是販夫走卒,同樣要公平的接受。
生死病死既是不可避免之事,如何不讓生老病死束縛,
而且還能在生老病死裡逍遙自在,跳脫生老病死的框框,是人生最值得學習的本領。

在此提出四點看法:
第一、生是前世的造作,要去改進:
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毫無選擇的餘地,時間、地點、家庭、父母,都是被動的。
可是,依佛教義理說,每一個生命都是果報,正報(美醜、智愚等自身條件)依報(環境、家庭、父母等外在條件)好不好,受自己前世的行為造作的影響。
因此,「生」其實還是可以自己作主的。來生的品質,就由今生的作為來改良。

第二、老是無常的定律,要去接受:
老是自然現象,世間上那樣東西不在歲月裡老化?
變異不停的老化就是無常的示現,無常是世間唯一的常態。
要接受自己由耳聰目明的青壯少年,
逐漸成為眼花耳背的佝僂老人,
接受自己的容貌由鮮妍豐腴轉為雞皮鶴髮。
體力隨著年齡漸增而衰弱沒關係,重要的是智慧、慈悲能隨著年齡漸增而長進。

第三、病是必然的現象,要去承擔: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要勇敢承擔。
祖師大德說:「修行常帶三分病」,有病才會發道心,有病就會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好因緣,
也會更加體會眾生的苦難。
身體病了,除了醫藥,也要自己留意起居;
心理病了,更要發奮做自己的醫師,把心理重新建設起來。

第四、死是神識的流轉,要去面對:
死亡不是沒有,是移民到另外的世界,
所謂五趣流轉六道輪迴。
我們看到親朋好友移民到國外,都會為他餞行;
面對自己或親朋好友捨去這個已不堪用的身軀,
也不需悲傷,或許藉此能換個更好的身軀,或移民到更好的世界去。
滔滔江河水奔赴大海,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流轉不停,又有何懼?
人的生命是永不停止的學習過程,只要能改進、接受、面對及承擔自己的生命,又何懼生老病死?


第一、生是前世的造作,要去改進;
第二、老是無常的定律,要去接受;
第三、病是必然的現象,要去承擔;
第四、死是神識的流轉,要去面對。


文章摘錄:生老病死不要怕勇於面對

岳父的遠行

親愛的岳父,還記得我們初次見面是在什麼情況下嗎?

那一天正好是家裡烤肉,您和媽媽邀約我一起參加。這是我第一次跟您見面。
初次見面,您的表情嚴肅的讓我沒有跟您多話,但事後發現您是個不多話但很開朗的長輩。
而後,經常與您相處更可以感受到你對晚輩的叮嚀與照顧。

每每到用餐時刻,你都會再三的告知:『德智,不要客氣可以吃飯了』『多吃ㄧ點喔』
一直知道您是一個勤勞的工作狂,為了只是讓小孩有更優質的生活,努力一輩子就是為了疼我們這些晚輩。

您的辛苦與照顧,做女婿的我著實的感受到了。
三年前,你因為身體不適,做了檢查確定罹患淋巴癌,這樣的噩耗讓我們這些晚輩感到恐慌與害怕。

但是堅強的您卻是勇敢地面對,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化療,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病魔對抗。
二年前,您親手將美意交付到我手裡,感謝您把您最心愛的女兒許配給我。
一年前,我們讓您迎接第一個外孫女,著實的讓家裡面多了一點小女孩的氣息,看到您的笑容,我知道您也感到滿足。

而今,岳父,這幾個月您身體的變化,的確讓我們這些晚輩,擔心不已。真的不忍心您全身插滿了管子,不忍心護士再您的身上留下數不清的插針孔,看您這樣的辛苦,但是您仍未放棄任何的治療,還記得醫生說您可以吃東西了,而您卻小心翼翼的不貪心,交付媽媽說慢慢喝喝一點就好,你永遠是充滿著希望,我們永遠記得你打起精神告訴我們的每一句話,牽掛地交代我們每一件事,知道您最牽掛的是我和美意,希望您無罣無礙,未來的日子,我與美意必定會努力過幸福快樂的日子,請您不要牽掛與擔憂。

2010年9月2日,是您離開我們展開您的遠行的啟程日,知道您心裡仍然牽掛著我們每一個人,您堅忍的精神與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會謹記在心。請您放心展開新的旅程。

2010年9月13日,是我們送您最後一程的時刻,真的不忍心不忍心您就這樣離開我們了。我會永遠惦記著您的岳父大人,請您放心的遠行~但我真的好思念您~

『岳父謝謝您這幾年的照顧,允諾你的事情我必定盡心盡力完成』